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株洲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时间:2024-07-23


《株洲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经株洲市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于2024年7月11日起施行。2014年7月24日经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株洲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称《老办法》)同时废止。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办法》,就《新办法》有关情况作如下解读:

 

一、起草背景

《老办法》自2014年7月24日施行以来,在规范株洲市测绘市场秩序、促进测绘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株洲市测绘市场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亟需通过修订原办法予以解决和落实。

(一)贯彻落实测绘地理信息上位法有关规定的需要。

为适应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需要,国家对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2023年底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在促进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为此,有必要通过修订原办法,落实上位法律、法规新的制度和要求。

(二)适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已覆盖延伸至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需要通过出台全新的管理办法,明确市场主体在测绘地理信息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三)维护地理信息安全的需要。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势必越来越开放,测绘成果利用和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将更加便捷,测绘单位在数据安全、保密监管、安全管理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因此在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管理中,迫切需要改变原先重事前许可、轻事后监管的市场管理模式,针对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为此,需要通过修订原办法,全方位强化对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

二、立法依据

《新办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保障地理信息安全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并重,推动形成管理有力、安全有序、共建共享的行业发展格局,为我市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提供基础性支撑。《新办法》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三、主要内容

《新办法》共八章四十一条。重点就统筹基础测绘实施、加强测绘成果共享利用、测绘行业管理、测绘成果质量、规范地图编制出版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完善。

(一)第一章总则。明确《新办法》主要依据、适用范围,部门职责分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机构,产业扶持及安全保密相关内容。

(二)第二章基础测绘和其他测绘。明确测绘基准和系统,基础测绘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成果更新,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审查。

(三)第三章测绘行业管理。规定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取得测绘资质证书和测绘作业证书,明确不得从事的测绘活动,加强对测绘单位的资质检查和信用管理。

(四)第四章测绘成果管理和使用。主要规定测绘成果质量、汇交、统筹使用财政资金、保管、保密及共享相关要求,探索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产化管理。

(五)第五章地图管理。主要规定地图管理职责,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规范地图编制与审核。

(六)第六章测量标志保护。主要规定测量标志保护意识宣传、部门职责、保护责任、备案及迁建。

(七)第七章监督管理。明确测绘地理信息活动的项目监管、汇交监管、安全监管以及质量监管。

(八)第八章附则。明确《新办法》发布时间及相关注释。

四、主要特点

《新办法》充分贯彻上位法,并结合株洲市实际,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契合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需求。

《新办法》结合最新上位法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对我市基础测绘实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地图管理、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永久性测量标志保护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共享,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加强测绘地理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

(二)明晰政府部门管理职责。

明晰政府部门职责,加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力度(第三条)。

一是规定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编制本市基础测绘规划并组织实施。在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方面,统筹市本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汇集、整理和发布利用,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搭建、维护和更新市本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市本级地理空间数字底座,为市本级智慧城市和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及数据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由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工作机构具体承担市本级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统筹、汇集处理、应用服务以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维护等技术服务工作,并按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数据交换共享。

二是明确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编制基础测绘规划同时制定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市财政部门负责将市本级基础测绘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相关工作。

(三)统一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标准。

明确我市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第六条),统一我市的测绘基准;建立全市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搭建我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第七条),促进地理信息共建共享。

(四)落实基础测绘工作管理。

明确由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的本市基础测绘工作内容(第九条);规定本市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地图等重要基础测绘成果的更新周期,确保满足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应急管理等工作需要(第十条);明确了“多测合一”成果质量检查以及其他测绘的综合监管(第十一条、十二条);加强财政资金项目立项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第二十一条)。

(五)筑牢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

规定从事测绘地理信息活动应当具备资质资格(第十三条、第十六条),七类不得从事的测绘地理信息行为(第十四条),明确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加强测绘资质单位的监督检查,建立信用奖惩机制(第十七条、十八条)。

(六)促进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政府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立,提高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共享的地理信息资源,采用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标准(第二十三条);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政策扶持,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充分发挥北斗卫星导航服务和地理信息资源在政府决策、防灾减灾、生态环保、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在位置服务、平台经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社会化应用(第四条)。

(七)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保障地理信息安全。

规定测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主体责任,明确基础测绘和使用财政资金超过一百万元的其他测绘地理信息项目成果由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测绘成果未经检查验收或者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第十九条);落实测绘成果汇交机制(第二十条),明确测绘成果的保管和使用管理相关要求,加强测绘涉密成果利用的管理,维护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第二十二条、第五条)。

(八)加强地图监管与应用。

明确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图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助地图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二十六条),会同教育、新闻媒体、出版以及网信等部门加强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宣传(第二十七条),规定编制本市地图或者提供互联网地图服务相关要求(第二十八条),地图送审及审核相关要求(第二十九条、三十条)。

(九)落实永久测量标志点保护。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加强保护测量标志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民依法保护测量标志的意识(第三十一条)。明确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永久性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明确永久性测量标志管护单位或者专人,签订协议并支付费用(第三十二条),明晰具体的保护要求(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三十五条)。

五、亮点创新

(一)聚焦统筹谋划,夯实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基础。

1、明确株洲市采用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2、加强全市测绘的统筹谋划,加强基础测绘统筹管理及计划的实施,降低政府投入成本。

3、采取措施鼓励创新发展和技术研发,推动地理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二)聚焦行业管理,维护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权威。

1、开展测绘地理行为,应当具备资质资格,建立监督检查及信用奖惩机制。

2、明确建立测绘成果质量监管体系,测绘成果未经检查验收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聚焦共建共享,促进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

1、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将地理信息数据纳入城市大数据管理体系,鼓励信息交换和共享,同时明确地理信息数据相关标准,为数据部门开展数据共享提供基础。

2、加强政策扶持,以推进北斗规模应用为契机,充分发挥北斗卫星导航服务和地理信息资源等社会化应用。

(四)聚焦地图监管,夯实互联网地图发展基础。

1、科技赋能,健全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地图编制、出版等全过程监管。

2、细化地图审核和查验制度。

3、将互联网领域新型地图的监管纳入了管理范围,确保地理信息安全。

(五)聚焦安全管理,确保地理信息安全。

1、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质检以及应用等全链条管理,将测绘地理信息新业态纳入监管范围,维护国家安全。

2、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软硬件管理机制,建立密级等级,加强保密管理。

3、建立永久测量标志保护制度,健全测量标志委托保管制度。

 

      文稿:测绘科

      初审:邓云恺

      审核:张傲然


责任编辑: